课题名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省级重点项目)
项目负责人:李鹏辉
本项目获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内容: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及机械行业特点,以“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产学合作[8]”为指导思想,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新型教学运行机制,使学院机制专业具有明显的高职教育特色。
2)明确合格机械类毕业生的要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外语计算机水平、职业技能证书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课题组将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建设、边出成果的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2)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调查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9]等各种方法进行,其主要观点和方法如下:
1)深入调研市场,确定正确培养目标和设计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与制造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10]”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过宽的专业口径加重了基础理论教学负担,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另外机械专业的特点是:专业知识技术更新快,新型材料、新的加工工艺制作方法不断涌现,新的行业标准也在适时调整。因此,有必要组织力量深入企业、深入社会、深入其他高职院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优化布置,对学科安排和教学目的进行调整,以确定真正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调研初步分三个方面:①对中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相关行业需求技能调研,重点是武汉、广州、深圳、江浙等地区;②发达地区(广州深圳、江浙地区等)和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机械课程体系调研 ③对05、06、07级毕业生就业后职业状况跟踪调查,了解所学课程知识的利用度,并且进一步了解企业岗位对技能的需求。然后对以上调查数据和结果深入分析。
2)建立以现代制造技术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开发以项目驱动和工学交替为理念的创新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模块化[11]、课程综合化,并且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丰富教学资源。根据用人需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同时,按照“适用、实用、够用”[12]的原则,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
3)建立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培养专业技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实训设施。
培养出具有较高层次专业技能的教育对象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但必须认识到这种技能的培养不是增加几个实验课,增加几个实习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整套科学、完善的体系来保障。当前,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捷。目前从教学计划上已经调整了理论和实践比例为1:1,要保证实践教学实施的数量和质量,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实训设施方面,投入资金筹建和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并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②资培养方面,通过校企互动,师生互动,产学研结合的手段,创造机会让教师下到企业,培养一批双师型[13]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参与实践实践,最终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
③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各方向制订出终级技能规格,然后据规格制订出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课程,再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把这些模块落实到整个教学的每一学期。
4)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变传统的考试为答辩、研讨及论证等评价方法。